
本文转自:中国妇女报交易配资网
扩免费、延年限 迈向“上好学”新征程
——“十五五”规划建议专家系列解读之五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韵曦
□ 见习记者 吕若兰
10月28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稳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探索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推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统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资源,办好特殊教育、专门教育”,引发广泛关注。为此,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解读。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也是民生之本。“首次将扩大免费教育范围、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写进‘十五五’规划建议,核心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对人民群众对教育美好期待的积极回应。”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
近年来,针对“扩大免费教育范围”“延长义务教育年限”两项内容,我国已有多地率先开展初步探索。如福建两地于2023年起实施12年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广州市自今年起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成都市自今年起探索开展“小—初—高”12年贯通式培养。
储朝晖认为,免费教育范围应明确三层内容:一是覆盖项目,即哪些教育相关开支可纳入免费范畴;二是覆盖学段,明确免费政策适用于学前、小学、初中等哪些阶段;三是支付比例,指国家财政或地方财政对相关费用的承担比例。“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免除的仅是学费,在一些地区,交通费、餐费等对一个家庭来说仍是可观数目”,他提议将更多项目纳入国家财政支持范围。
“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是向前延伸到学前教育阶段,还是向后延伸到高中阶段,也是关注焦点。“义务教育年限延长是全球多国反复探索的课题,部分国家曾尝试延长又缩短。”储朝晖认为,义务教育的强制性与刚性统一课程标准不应忽视。“在延长年限的探索中,应充分考虑儿童成长发展阶段、课程内容与地区差距的问题。向学前教育延伸可能与幼儿的特性相违背,而向高中教育延伸,则需注意普职课程标准差异等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郑新蓉教授认为,“探索延长义务教育年限”中“探索”二字,体现了政策的实事求是与开放性。她指出,这意味着政策可向前或向后延伸,也可先开展区域试点,存在多元可能性,但义务教育延长的方向需结合区域实际差异化考量。此外,延长部分究竟定义为义务教育、免费教育还是公共教育,也需进一步探索。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我国基础教育已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其中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5.9%。“随着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规模不断缩小,整体来看,义务教育资源充足,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和基本均衡发展已经实现,但实现基础教育扩优提质仍需努力。”储朝晖说。
郑新蓉认为,“十五五”时期,要推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需立足国情、兼顾教育公平。她总结四大要点:兼顾地区办学差异,发达地区忌贪大求洋,贫困地区应获更多政策与资源支持;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摒弃“强城市弱乡村”倾向,可通过选派志愿者、城市教师乡村轮岗等方式提升乡村教育质量;化解大小规模学校矛盾,规模过大的学校缺乏充足的师生互动,达不成教育效果;应对出生人口下降引发的教师队伍冗余问题,小班化教学或为应对之策。
专家一致认为,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是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关键路径。
“如果财政投入规模大却未能契合家长与孩子的需求,没能让孩子获得适配个性、顺应天性的培养,这样的投入便失去了核心意义。”储朝晖认为,如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当前更为突出的重要课题,亟待通过深化教育改革破解。
“中国的教育模式具有基础扎实、体系规范、育人导向明确的特点,但也存在重分数轻实践等短板。”郑新蓉认为,“优质教育应通过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格局,充分激发孩子的主动探索能力,为他们创造学以致用的实践机会,引导他们深度参与社会实践。”她建议交易配资网,要进一步优化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评价体系,让评价真正服务于学生全面发展,最终助力教育从“有学上”向“上好学”的高质量跨越。
中航资本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