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转自:人民网-湖南频道新疆配资公司
人民网记者 刘宾
10月底,湖南信息学院2025年“产教融合周”正式启动。该校与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杭州阿里巴巴海外数字商业有限公司、长沙北斗产业安全技术研究院等18家单位和机构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深化产教融合。40名来自企业等单位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获聘为学校产业导师,助力学生提升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
“作为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近年来,我校积极响应国家产教融合战略号召,持续加强与技术创新引领企业的深度合作,着力实施‘四对接’,即对接国家战略、对接地方需求、对接产业行业、对接技术应用。目前,学校已与华为、宇树科技等200余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湖南信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张福利介绍道。
校企协同发力,产教融合育英才。据了解,该校通过与合作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实习实训基地、创新创业平台等,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教材、组建产业导师团队,将企业真实项目融入教学过程,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紧密对接,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产教融合发展之路。
“上学期,我学的鸿蒙系统应用开发课程,用的教材是华为公司的工程师参与编写的,实操指导性很强,有助于拓宽知识面,提高动手能力。”就读于该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22 级物联网工程专业的黄俊杰说。去年,他参与开发的“基于 YoloV5 的智能电梯控制系统”,在第八届湖南省大学生物联网应用创新设计竞赛中获得二等奖。
“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近年来,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等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了实践能力。”张福利说。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湖南信息学院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该校与弘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弘成科技”)深度对接,共同申报并成功获批 “云智现代产业学院”,把高校学科资源、师资力量与企业技术资源、项目资源充分整合,着力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我们双方共同制定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把企业项目需求、技术标准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开设了‘云智卓越工程师班’,采用‘3+1’人才培养模式,即前三年在校学习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并参与企业项目实训,第四年进入企业顶岗实习,让学生实现从课堂学习到生产一线的无缝衔接。”张福利介绍,弘成科技的资深工程师还会走进“云智卓越工程师班”,承担《数据安全》《数据治理》《人工神经网络》等核心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及时了解并掌握行业前沿技术。
目前,湖南信息学院已开设了软件工程、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一批紧贴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并积极探索 “订单式培养”“校企协同育人” 等契合应用型高校定位的产教融合模式,与企业携手共育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学生搭建“就业直通车”,帮助他们实现“毕业即就业、上岗即上手”。
“今年是学校确定的‘产教融合年’,我们专门出台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管理办法和具体的实施方案。”张福利介绍,以后每年10月的最后一周定为学校的“产教融合周”,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双路径育人,持续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为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他也坦言,虽然目前学校和华为、百度、北斗等头部企业合作建立了一批产教融合特色班,但“还没实现全覆盖,在广度和深度还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此外,学校虽已获批了两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不过产业学院的育人载体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据介绍,湖南信息学院今后将通过“产教融合年”的推动作用,进一步深化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制度改革,强化各部门(二级学院)产教融合工作考核,着力把产业学院建设成产教融合育人的主阵地和主战场新疆配资公司,为湖南产业高质量发展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中航资本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